网站访问人数: 137851262

遵循“两个规律”推动人才发展

www.gcdr.gov.cn (2014-07-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遵循“两个规律”推动人才发展
孙 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两个规律”是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建立一个既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人才治理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密不可分。人才成长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要有市场驱动、市场标准和市场激励;市场发挥作用也要遵循基本的人才成长法则,不能拔苗助长、“一切向钱看”。当前的国际人才竞争是一个动态的竞争,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定位自身价值。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和价格规律,与人才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的要求不谋而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需求、哪里能发挥作用、哪里效率高,人才就往哪里流,市场调节作用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人才评价不是仅看学历、资历和证书,而是要看发挥的作用、创造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对照“两个规律”的要求,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打破人才流动障碍。当前,不同所有制人才之间壁垒森严,体制内与体制外、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通机制尚未形成。在许多地方和部门,人才名义上具有流动权,但实际上往往很难按个人意愿和专长选择单位和岗位,人才被单位、部门、地方“捆绑”的现象突出。其中,户口、档案、住房、福利等体制性障碍,是当前人才流动的最大羁绊,导致人才使用效率偏低。此外,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还未形成,区域人才市场分割严重,产业行业人才市场发展薄弱,人才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政事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要尽快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供给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突破“官本位”掣肘。当前,专业技术领域的“官本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其背后涉及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地位问题。“教授争相当处长”的现象表明,科研人才的地位、话语权和掌握的资源,确实比不上一顶“官帽”;一些科研评奖、项目申报中的“官者通吃”现象,也反映了科研依附行政权力的现实。这给科技人才带来严重的“逆激励”问题,“获取一官半职”成为部分科技人才的目标,“以官职论成败贵贱”的价值观念影响深远。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给科技人才合适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是当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推动职业化发展。教师、工程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国际化发展水平不高。制度设计方面,职业化意识不强,对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按照传统干部、身份标签进行管理,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倾向严重;在人才评价方面,没有建立起通用的职业能力标准,如工程师职称评定主要基于年资而不是能力,职称等级没有充分体现个人专业化水平,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地位持续下降;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没有紧密对接社会工作实践,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会写论文,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才国际化方面,虽然已开展了一些职业资格的认证试点,但还没有建立起权威、公认、统一的认证程序和体系,没有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制度。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人才开发基本是政府主导推动实施,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政府热、市场冷”,“工程项目热、宏观指导少”的问题,人才与经济、教育、科技脱节的问题。政府应该实现角色转型,从人才工作的“前台”走向“后台”,注重发挥社会专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政府主要聚焦于方向引导、规则制定、实施监管,解决和弥补“市场失灵”问题。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开展人才工作,也不是通过临时性的措施和政策对少数人和少数地区提供优惠,而应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创业和竞争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人才发展。强化市场的主体地位,借助市场力量和价格杠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使各类人才在市场选择和平等竞争中优胜劣汰,超越自我、提升价值、增长才干,“万类霜天竞自由”,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同时,加强人才立法,建立完备的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