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炼是提升领导力的必修课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任重道远。面对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德才兼备是领导力的前提
领导力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的能力,据《辞海》解释,指领导干部根据组织、团队的目标,履行领导责任,实施领导行为,组织整合人财物资源,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领导力是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领导力越强,团队成员凝聚力越强,组织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就越大。领导力基本要素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善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方向,思维敏锐,眼力独特;二是决断指挥、组织协调、控制驾驭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效率高,实力超群;三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敢抓敢管、求新求变、勇于开拓;四是人品官德正,人格修养好,素质过硬,示范作用强。
随着科学技术变化和社会发展,世界已经从“权利本位”进入到“能力本位”的时代。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高校、公司,人们观察领导的视角,评价领导干部的标准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看重领导干部人品、视野、能力、业绩。在领导力的诸种要素中,德才兼备是前提。“德者,才之帅也”,“德”是领导力之帅。领导干部的“德”具体指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组部组织工作会上指出好干部的四条标准准确界定了领导干部“德”的内涵: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并把标准具体化为20个字——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提升领导力的必备素质。
信念坚定是第一标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忠诚,明确价值判断的标准,端正价值取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业绩观。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忠于学校的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员领导干部更应牢记宗旨,无论做到什么位置上都要谦虚谨慎为人民服务。只有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勤政务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要求,做事不图虚名,不图虚功,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责任是人与生俱来的份内事。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面对难题要敢于承担,敢抓敢管,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抓住关键环节。清正廉洁要求领导干部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修身律己。
价值观是影响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人类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冲突与危机表面上看是“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价值问题。价值从哲学意义上是“存在对人所具有的意义”。“存在”不仅包括已经存在的事实,还包括将成为现实的事实,它不仅是物质形态,也包括精神形态。在回答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中,最难确定的就是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在所追求的目标当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在最有价值的目标当中,什么是可以舍弃一切去追求捍卫的,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追求,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规范合理……价值观回答了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是人对事物、对世界的价值和价值的秩序判断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人的价值判断中最重要最关键最不可替代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5月4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立体地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包括三个层面价值要求:国家层面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那么核心价值观和领导力是什么关系呢?优秀的领导力是后天培养,通过有意识有目标持续不断地修炼,一点点积累的,经历失败——成功——失败——成功螺旋式提升。在有意识地修炼和提高领导力过程中核心价值观最重要。领导干部的水平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还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比如用什么人、办什么事、哪些原则必须坚持、哪些利益必须放弃等等,都取决于领导干部本人的价值理念。领导干部个人在实施领导行为过程当中的判断、策划、决策、用人、资源配置、协调沟通、检查、评估等方方面面都受领导干部本人价值观的指引。比如用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要干什么,大学里抓学科建设是用喜欢的人,看着顺眼的人,还是学科带头人?这就是价值取向。像评先进个人,有的人早来晚走,兢兢业业,一天工作12个小时,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时代发展了还在用原来的东西,即使评成先进也当不了先进,为什么?因为他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不能引领先进的文化,这就是价值判断。比如把稀有资源用在什么地方?有的人觉得应该放在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这是一种判断;有的人觉得应该放在对个人利益最好的地方,怎么来配置,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因此,领导干部只有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心明眼亮,做出客观公允的判断与决策。
品德修炼是提升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优秀的领导干部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只有把人做好了,官才能做好;人要是做不好,为官从政迟早要出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必须抓住“德”,抓住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培养。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风建设“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品德修炼的具体要求。品德修炼是提升领导力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领导干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面向市场的思维方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应树立市场导向的思维方式,具有领导团队发展的能力和产生价值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力发展目标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动态发展的价值体系,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一定要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优化知识结构,增加对本职工作本岗位工作规律性总结和前沿趋势的分析和认识,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
第二,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创新转变。领导干部应在决策基础上主动创新,实现目标会面临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要开拓创新,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三,由一维化的能力结构向多维化的能力结构转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领导干部应主动调整自己,既实现目标又不违反大的原则。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多维度思考,跳出问题看问题,整体分析,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否则越认真越糟糕,越勤奋浪费越大。在飞速变化的21世纪更要看准目标,分清各个要素的动态整合,推动这些要素的良性互动,求得“最大公约数”。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各方利益,全盘考虑,互利共赢。
第四,要解决问题。有句老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考察一个班子一个领导要看他做成什么了,给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利益,只有“为民务实清廉”,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带来实惠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产生凝聚力、号召力和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