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709126

对网络党建推进中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

www.gcdr.gov.cn (2014-07-18) 来源:中央编译局网

对网络党建推进中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运用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党建工作的内涵和空间。可以说,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发展和健全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网络党建的深入发展,不仅在认识上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而且在行动上也是党的组织创新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当前网络党建实践中的顶层设计、突破口和行动策略三个突出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网络党建的推进有所裨益。
  一、关于网络党建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
  推进网络党建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创新之举。网络党建既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因此,推进网络党建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谋划,通盘考虑,进行顶层设计。网络党建的顶层设计,主要是指在关涉网络党建的整体格局、发展思路和角色定位等核心问题上进行积极探讨以达成初步共识,并以此作为推动网络党建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托。
  1.格局问题。党的建设是一个大格局,在这一个大格局中,现实党建和网络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两大组成部分。所谓网络党建,“是指在信息网络时代政党对自身价值和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通过对政党政治理念的更新、组织结构的重组,实现政党的价值重塑——政党内部关系的民主化和政党社会关系的民主化,提升政党在变动不定的新的社会的战略适应能力”。因此,网络党建与现实党建的关系,不是一种单纯的衍生关系,即网络党建是现实党建在新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技术形态的反映。准确地说,网络党建与现实党建是一种相互依存、联动互生的关系。缺少了网络党建,现实党建就会失去党的建设的鲜活力量。而没有现实党建的支撑,网络党建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现实党建和网络党建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大格局。网络党建在党建大格局中的这种重要性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的条件下,党的建设对客观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一种积极反映。在网络虚拟空间已经形成,并且逐渐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现实党建已经无法有效覆盖这一虚拟空间,要求党建模式必须转型。在这种条件下,网络党建的提出和发展就成为党建格局调整的必然选择。
  2.思路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正确的思路,就没有正确的出路。关于网络党建的思路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树立一个根本观点:网络党建不是现实党建的技术形态反映,而是党建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将这一认识作为网络党建发展思路问题的核心观点,就是要表明:网络党建不是现实党建的翻版,网络党建需要新的组织形式、需要新的党建发展模式。现实党建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的组织原则,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而网络技术的分散性和无中心性对现实党建的这一组织结构具有一种消解作用。网络党建的组织形式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网络党建是无法应对网络环境中层出不穷的问题的。因此,承认、适应和融入这一信息技术带来的政党政治的革命性变化,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未来发展之路。正如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所言:“第三次浪潮不仅仅是个技术和经济学的问题。它涉及道德、文化、观念,以及体制和政治结构——正如工业革命摧毁了先前的政治结构,或者使得这种政治结构丧失意义一样,知识革命——以及它所发动的第三次浪潮变迁——将对美国和许多国家产生同样的效果。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将生存下去,为我们的后代塑造未来。而那些拒绝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人则将被冲进历史的阴沟里。”
  3.定位问题。准确的定位,是网络党建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定位的准确与否主要与两个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第一个因素是需求,需求决定定位。网络党建的定位必须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没有需求,网络党建就只能是孤芳自赏。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党建需求。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是一个新旧杂陈,不断突破创新的转型时期。在达到新的社会平衡之前,这一过渡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在传统的党的建设赖以依存的高度板结的社会结构逐渐消解,新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并且这种压力与挑战将会长期存在。因此,技术形态的革命性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党组织形式的转型与创新,网络党建的发展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二是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党建需求。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政党内部事务活动的技术手段更新,最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促进了党员主体价值的普遍觉醒以及对党内民主、社会民主的价值渴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正视和满足广大党内成员的政治民主追求,才能真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真正增强党的执政活力。因此,开展网络党建就成为提升党的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影响网络党建定位的第二个因素是特色,特色提升定位。网络是一个争夺眼球的虚拟空间,没有特色,就没有长远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动力。网络党建的定位,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从网络党建的总体定位来讲,网络党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网络空间的重要组织力量,它的定位应该是“凝聚党心、汇聚民气”。凝聚党心,是就党内群众而言,要在网络空间整合党的力量;汇聚民气,是就社会民众而言,要使网络党组织成为网络民众团结的旗帜。
  二、关于网络党建发展的工作突破口问题
  网络党建既具有信息时代政党建设的理论形态,更表现出强烈的实践理性。作为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的主动适应,从当前网络党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把建设党建网站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各级党委和相关部门的首要选择。其原因在于党建网站是开展网络党建的重要平台和主要形式。1994年4月16日,国内第一家以政治教育和思想交流为主的民办红色网站由清华大学学生自发创建。2000年7月1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创办了全国首家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建设的官办网站——“北京党建”,这是全国第一个组织工作专业网站。此后,各类党建网站的建设相继展开。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建成各类党建网站。仅以上海为例,截至2010年底,各区县、市属工作党委、工青妇层面的党建网站有30余个,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乡镇自己建立的党建网站数量更多。但是,党建网站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预设作用呢?实际调查表明,党建网站的整体生存状态堪忧!集中反映在网民对党建网站的观感态度:不愿意与之接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两个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事实上,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已成为网络党建推进中的主要突破口。
  1.观念与行为的突破。网络党组织作为网络党建的组织主体,对其功能作用的认识直接反映了网络党建的核心问题:对网民和网络虚拟空间,是争夺占领,还是沟通引导?虽然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对网络的治理,但理念上的差异带来的是行为方式上的差别。网络党组织要在网络环境下生存、发展与壮大,必须要有适应网络环境的新角色、新行为。从网络角色来讲,网络党组织应该是网络的“志愿者”、市场的“竞争者”、政党的“代言者”、规则的“服从者”和技术的“失控者”等“五位一体”的角色集合。这一角色定位,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树立平等、理性、民主、开放的观念与心态。从网络行为来讲,网络党组织要有适应网络环境的语言表达能力。在“140个字的世界”里,不会再给你选择的余地。只有使用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新语言,才能被网民所接受。一般来说,网络语言具备“短、平、快”等特点,富有创造性,娱乐性强。因此,网络党组织要想创造出一种喜闻乐见,适应网络生存环境,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的语言形式,必须突出语言的“精、实、平、快”等特点。具体来说,语言的“精”,即是指表达要言简意赅,直指本意;语言的“实”,即是指说话要言之有物,不要虚言粉饰;语言的“平”,即是指要大众化的“土气”,不要官僚化的“官气”;语言的“快”,即是指针对形势变化要快捷,不要犹豫迟钝丧时机。总之,在网络空间,“人们相互认同、组建群体的基础,是对话交流——是针对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而发表的有人情味的言论”。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也不管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简洁明了的交流风格。
  2.结构与功能的突破。网络党建的目标定位是“凝聚党心、汇聚民气”。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网络党建的功能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网络党建的技术功能,即通过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党建的信息化。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党的建设的基本信息,包括党员、基层组织等纸质信息的数字化,以利于信息的有效管理。第二个层面是网络党建的组织功能,即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所构筑的党建网系统,实现党务办公的自动化、党务活动的公开化、党员教育的网络化等,以提高党的组织凝聚能力。第三个层面是网络党建的政治功能,即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强化政党的政治治理能力。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来说,这一政治治理功能主要包括两个能力建设: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积极的党群网络沟通能力。从当前网络党建的实践来看,在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下,网络党建的技术功能和组织功能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但是,网络党建更重要的政治功能在实践中发挥得却比较有限。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党建的政治功能,就必须更新观念认识,真正树立信息网络时代的思维理念,着力解决好党建网站的结构设计与功能要求之间的矛盾,勇于正视网络空间的“杂音”、敢于回应网络空间的疑问,真正使党的声音在网络空间领域“发出来”“传出去”。
  三、关于网络党建发展中的行动策略问题
  可以从发展原则、组织管理、资源整合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网络党建的深入发展。
  1.统一发展原则。网络党建的发展应该着力体现“科学、统一、协调、共享、特色、有效”的基本原则。所谓“科学”,是指应该在把握党建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内涵的情况下,准确认识网络党建是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等角度的拓展、延伸和创新,是基于信息网络平台之上的党建新模式。所谓“统一”,是指就网络党建的发展格局而言,必须强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标准,以实现网络党建的有序发展。所谓“协调”,是指在组织管理、资源调配和人员培养等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不同层面平台载体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合力,提高各方工作效能。所谓“共享”,是指通过网络党建资源的合作共享,发挥党建资源的规模集成效应,推进党建网运行的高效持续。所谓“特色”,是指网络党建的功能定位、项目设计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各级党组织的需求和特点,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所谓“有效”,是指网络党建要在党建工作中真正落到实处,能被广大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真正利用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2.加强组织管理。网络党建作为网络时代党的建设的新模式,不能简单地以传统党建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笼统对待,而应按照网络党建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运行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适应这一新环境的组织管理模式。就网络党建的实际而言,网络党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一下就拿出完整成熟的组织管理方案。但是,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无所作为,随波逐流。相反,以信息化网络技术加强党建工作的实践表明,网络党建的物质技术结构的要素组成就是围绕“人—机—信息”这一核心进行的。因此,可以在网络党建的技术层面先进行统一管理。就网络党建发展的现状而言,无论是网络党建的功能设计还是资源整合,无论是党建网站的建设还是社会网站的引领,都需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建议成立网络党建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能和责任,并结合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0-2012)和大组工网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建设到管理、从活动到制度,制定阶段性网络党建规划或行动计划,定期研究问题,协调整合,指导服务,确保网络党建健康、可持续发展。
  3.整合党建资源。网络党建要发展,就必须实现对现有网络党建资源的整合。资源整合必须克服当前网络党建存在的散、乱、弱的局面,盘活自身资源,形成“重拳出击”的效应,在夯实自身“内功”的基础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职能机构缺位、行政壁垒和信息不对称三个主要问题,以实现上下通气、左右联通和各方面的互联互补互动。从职能机构缺位看,主要是指组织上的顶层设计。在网络党建主管职能机构明确了以后,还有一个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任务,主要做到上下通气。从行政壁垒角度看,网络党建的相关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除了部分网站的硬件基础存在的物理隔绝,更多的是缺少一盘棋的意识;同时,也缺少整合资源的沟通、协调机制。打通行政壁垒,主要是做到左右联通。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看,网络应当正好提供了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好路径,但是前提仍然是要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要从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和顺畅协调的源头入手,从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加强整体安排,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做到互联互补互动。与此同时,整合资源既要夯实“内功”,又要善借“外力”。要学会借势发力,与其他优秀网站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相比于纯粹的商业网站和娱乐网站,党建网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弱点。从优势来讲,党建网的创立、管理、运行和发展,都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之下完成的,在人力、财力等方面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这是党建网的组织优势所在。但是,从弱点来讲,党建网的网络生存状况是值得忧虑的。因此,加强同政府网、商业网站等不同类型网站的合作,合理地借鉴并使用地方网站资源,应该成为网络党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4.培养人才队伍。网络党建的发展离不开一支讲政治、懂理论、技术熟的稳定而又专业的人才队伍。有了这支稳定而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避免建网络不用网络、用网络而不维护网络、维护网络而不引领网络的尴尬。重点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有”。各级党组织都必须明确一名专兼职网络党建信息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网络党建信息员管理格局。二是要“稳”。就是要相对稳定,把网络党建信息员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同志的重要平台,要有一定的时间段,最好能稳定2~3年,不要随意轮换岗位。三是要“能”。就是要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网络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也要采取适应网络党建特点的方式,比如网络视频培训、网络论坛主题交流讨论等,努力贴近网络党建实际,提高实际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