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377960

从更好发挥首位城市作用谈起

www.gcdr.gov.cn (2014-01-08) 来源:《四川日报》

从更好发挥首位城市作用谈起

     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成为当前的一个理论热点。最近,聆听一些专家学者解读省委战略时,发现有的专家对首位城市的发展现状和作用认识有些片面,把首位城市“一城独大”比喻为“抽水机”,甚至要求成都适当放缓发展步伐。这些看法和观点,与省委精神和初衷颇有出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并非限制首位城市高位快速发展,更不是让首位城市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睡上一觉”等待其他城市超越或取而代之。
     怎样正确看待首位城市的“一城独大”
     川渝分家后,成都市在四川省内就“一城独大”。这种“一城独大”,既有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的原因,也是成都市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结果,更是行政区划调整和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推动成德绵等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一直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举措。发展需要领头雁,竞争要抢制高点。譬如一场战斗,我们总是会派出精锐之师抢占制高点,为取得战斗全面胜利增添重要的砝码。为什么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其着眼点不仅是打造成渝经济区成都极核的需要,也是成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因此,成都不但要发展,而且还要加快发展、领先发展。在规划所及的未来,成都还可能会长期“一城独大”,因为成都的志向是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我们要的是成都和各市州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都阔步向前、竞相跨越,而不是谁停下等一等、缓一缓。从长远来看,四川的发展需要把成都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动局面”
     省委要求,通过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那么,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动局面?
     与其片面解读首位城市的领先发展,不如从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深入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深入探讨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另一种路径,那就是引导、鼓励、支持成都“大手牵小手”,先富帮后富,更好地带动全省的发展。如果说自顾自一马当先、竞相跨越是一种生动局面,那么“大手牵小手”、同步奔小康,就是一种更加生动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棋盘”上思考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事实上,成都已经在这么做了。2013年1月16日,成都经济区暨三州合作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此前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1+7”区域合作,扩容为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在内的“8+3”区域合作。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载体和成果逐渐形成:成阿、成凉工业园初步建成;成资、成眉、成雅工业园建设与招商取得新进展;成德工业园前期协商和规划工作基本完成。
     成都的主动作为值得肯定,需要适时从省级层面制定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支持首位城市进一步助力市州梯次跨越。可资借鉴的是,为振兴苏北,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连续制定政策意见,鼓励南北合作,共建园区,截至2011年底,江苏全省合作园区数量达33个,实现了苏南资本、技术、管理优势与苏北资源、要素优势的有机融合,在推动共同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效。
     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从哪里入手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精神层面体现为“全方位激发各地发展动力与活力”,着眼点在于“塑造区域发展新版图”,促进多点多极支撑格局的形成。
     当前,省内各市州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不待扬鞭自奋蹄,呈现出竞相跨越的良好态势。观察起来,闻鸡起舞者有之,谋定而动者有之,但不可否认的是,随大流者有之,急躁盲动者有之,怨天尤人者也有之。不是谁都可以令旗一摇提缰拍马跨栏突破,不是哪里都可以建成增长极、支撑点。我们既要避免齐步走、一刀切,也要避免拍胸脯、一窝蜂,一切还得从现实与可能出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充分竞争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过犹不及。当各市州活力普遍激发、跃跃欲试之际,我省就应该着手转变指导方式,考虑怎样把这种竞相跨越导入理性的科学发展轨道。
     与制定一个宏观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指导意见相比,笔者倾向于先行制定一个在其战略指导下的《四川省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重塑四川经济版图,没有一个生产力布局规划作为支撑就会有落空之虞。然而,要制定一个体现省委精神、符合经济规律的规划也是不容易的,既需要考虑各市州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又要打破行政藩篱和政绩冲动。以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为例,各地既深恶痛绝,但又乐此不疲;既希望省上统筹协调,又担心统得过死,自己吃亏。这里,有一个成都的经验值得借鉴:以前成都工业给人感觉一是不强,二是散乱。2009年,成都制定下发了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布局优化方案,明确了各地区的工业发展定位,既有效避免了项目哄抢、恶性竞争,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高新区的电子信息和软件业,龙泉驿区的汽车制造业,双流县的新能源产业,锦江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等等,不一而足,蔚为壮观,其影响已不局限于一市一省了。这也可以看作是首位城市在发展经验方面提供的另一种贡献吧。
     (来源:2014-1-8《四川日报》;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