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领导的艺术
刘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敏锐地感觉到,领导者必须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必然抓大事,管大局,切实做到简约领导,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出主意”和“用干部”这两项最重要的工作。领导者要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领导工作应是简约的、画龙点睛的,毛泽东关于两件大事的论述抓住了领导工作的实质。
“出主意”不是领导者的专利
领导工作的重点是“出主意”,并不意味着“出主意”是领导者的专利。社会的工作、企业的工作、政府的工作可以由领导者去“出主意”,也可以由普通群众去“出主意”。“出主意”的人越多,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社会也就越有活力,越有希望。更进一步而言,领导者要少出主意,让普通员工去出主意,去多出主意;领导者要出大主意,也让普通群众去出大大小小的主意。“出主意”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也就越和谐,越有活力。
按照现代领导科学的观点,领导决策是一个谋断分工合作的过程。首先是“谋”,是“出主意”,然后是“断”,是“选主意”。一般来说,“出主意”主要由“外脑”去做,由普通群众去做,但“选主意”一定要由领导者去做,由“内脑”去做。
过去,领导者既管“出主意”,又管“选主意”,所以理所当然地选自己出的主意。因此选择的空间很小,容易漏掉许多别人的主意,甚至是许多好的主意。现在,领导者集中精力“选主意”,自然而然就容易站得高,看得远,客观公正地选出切实可行的好主意。
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不是“出主意”,而是“选主意”“合主意”“断主意”。唯有如此理解“出主意”和“选主意”,领导决策水平才能真正提高,领导方式才能真正转变,简约领导才能落在实处。
我们已经看到,在过去领导者既“出主意”,又“选主意”,包揽了领导决策工作的整个过程。这容易使领导者力不从心,使领导决策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在我们可以继续简化领导决策这一最重要的工作,把“出主意”最大限度地交给“外脑”去做,交给下属和普通员工去做,领导者聚精会神地做好“选主意”这个本职工作,扮演好“内脑”的角色即可。至于如何处理好“内脑”与“外脑”的关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外谋内断要分工。在现代的领导活动和决策过程中,外脑与内脑有着明确的分工。外脑的主要职责是“谋”,是“出主意”;内脑的主要职责是“断”,是“选主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内脑只能“断”不能“谋”,而是说内脑的主要职责是“断”。内脑在很多时候也是可以“谋”的,可以“出主意”的。需要提醒领导者的是,内脑在“断”的时候必须尽量客观公正,把自己出的主意和外脑出的主意放在一起进行选择决断。
第二,外多内少指人数。在决策的参与过程中,外脑可以多一些,也应该多一些。外脑多可以代表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情绪、各方面的智慧,可以有利于打开思维的空间和选择的空间,可以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的渠道。与外脑不同,在决策时内脑要少一些。内脑少了便于缩短选择的时间,减少决策的成本,提高决策的效率。内脑少了有利于简约领导的真正实现,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真正得以体现。
第三,外先内后重程序。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尽管内脑和外脑都要参与,但参与的时间和参与的阶段是不同的。决策开始时主要是外脑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出谋划策,拿出备选方案。然后在外脑工作的基础上内脑进一步加工整合,选择决断,最终形成决策方案。必须指出,外脑在决策的过程中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内脑不要事先定调子、划框子,限制外脑的思路。如果处处都听内脑的安排,那么外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有许多首长工程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决策时没有外脑参与,而是外脑在内脑定案之后才去做解释的工作、附和的工作、论证的工作。这其实是“内先外后”了。
第四,外放内收辩思维。从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来区分,外脑的思维一般是开放的、发散的、多向的、富有创造性的。外脑思维的放有利于想到各种可能性,有利于拟定各种备选方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内脑的思维在选择阶段应是收敛的、聚焦的,因为内脑在选择定案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始终关注领导活动的意图。没有收敛式、聚焦式的思维就没有办法去选择。“放”是为了多,“收”是为了一。领导决策的过程就是由多到一的过程。
领导者选主意不能包办一切
领导者的职责不是去“出”所有的主意,也不是去“选”所有的主意。比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就没有必要去“选”企业的主意,去“选”医院、学校的主意,去“选”社会中介机构的主意。
领导者要运用好公共权力,制定好公共政策,管理好公共事务。那些市场能做好的事就交给市场,企业能做好的事就交给企业,社会能做好的事就交给社会。总之一句话,该由谁“选”的主意就由谁去“选”,领导者切切不要管得太宽,切切不要包办一切。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简约领导的特点和表现,以领导决策为例,第一步先把一般性的事务性的工作简约掉,领导者心无二用,有重点地做好决策这一重要工作。第二步再把决策过程中“谋”的工作、“出主意”的工作简约掉,领导者集中精力做好“断”的工作,做好“选主意”的工作。第三步继续简约,把那些过去经常由自己“断”的事尽量地交给别人去“断”。每简约一步都是领导工作的一大进步。简约领导是一个不断简约的过程。
现代领导观念认为,领导者要限制自己的主意,多开发普通员工的新鲜主意;要限制自己的领导行为,多引导普通员工的领导行为;要限制自己的控制管理,多促进普通员工的自主管理;要限制自己的领导,多鼓励普通员工的自我领导。
领导者的“过度”领导和“过度”决策,必将限制普通员工的行为,压抑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尽可能地减少领导决策的“数量”,提高领导决策的质量,由“过度”领导转向“适度”领导,给普通员工留出创新的空间。
简约领导重在“用干部”
“用干部”并不是指只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而是指用骨干、用人才,特别要注意用好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果我们既发挥领导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什么挑战都能应对,什么机遇都能抓住。
严格地说,干部不是工具,因此也就不能“用”,更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从毛泽东使用这个概念以来,我们共产党人已经赋予“用干部”以全新的涵义。“用干部”其实就是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和激励作用,把领导工作做好。
让我们再次聚焦简约领导的特点和表现。“用干部”的简约化也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领导者要抓“头头”、抓“骨干”,让“头头”们再去抓工作。换言之,领导者要“少为”、要“无为”,让“骨干”“头头”“人才”去“多为”。第二步,对“骨干”、对“头头”、对“人才”也不是什么都抓、什么都管、什么都“用”,而是要“放手”“放心”“放权”。学会授权才能分身有术。有了一个好的用人制度,好的用人环境,就可以代替领导者的“人治”,就可以减少领导者的“人治”,换言之,“用干部”的工作简约了。第三步,进一步简约,把“控制”和“约束”的大部分工作简化掉,领导用人的重点是激励人和培养人。领导者要把自己的下属培养成自觉的追随者甚至培养成领导者。
(来源:2014-1-6《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