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五勤”
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五勤”。
一是脚要勤,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以接地气、去官气。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不能光待在机关大楼里与外界隔绝,而必须走出机关,迈开脚步走入基层,深入一线。要走进田间地头,要闻鸡犬之声,要熟悉基层情况,并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做到真正接地气,克服官僚主义风气。有些地方推行的“困难在一线解决、法律在一线普及、扶贫在一线开展、矛盾在一线化解、感情在一线联络、能力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磨炼、项目在一线推进、政策在一线宣传……”的“一线工作法”就是接地气、去官气的生动体现。事实证明,不深入群众与实际、不重视接地气的干部,十有八九会脱离群众,易犯官僚主义毛病。
二是眼要勤,善观四面八方,了解社情民意。干部要做到真正联系群众,就必须了解群众,熟悉群众。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利益调整的重要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的矛盾、风险与挑战。就基层而言,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之中存在诸多的诉求与期盼,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睁大眼睛,善于观察、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为所盼,使社情民意了然于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闭目养神”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及“两眼不见窗外事,一心只呆机关楼”的不良风气。
三是嘴要勤,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做到促和谐保稳定。群众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群众是由具体的老百姓与民众所构成的。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干部深入老百姓之中,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宣传与解释工作;要善于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引导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行为;还要做好组织群众的工作,善于对群众间的矛盾和问题开展苦口婆心的劝说、化解工作。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更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把问题与矛盾化解在萌芽或初始状态,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是心要勤,做到将心比心、以心连心、以情牵情,建立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无论是做群众工作还是联系群众,必须做到用心用情。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善于换位思考,站在普通老百姓与群众的立场、角度想问题和做事情,多些“如果”:如果我是农民工,如果我是下岗职工,如果我是低收入人群,如果我是被征地户、被拆迁户,如果我是零就业家庭……总之,多为老百姓着想。其次,要做到心连心。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视群众为自己的亲人,做到心连心,情牵情,心心相印,情情相连。反之,若做群众工作无心无意,假心假意,甚至恶心恶意,势必造成干部之间离心离德,就会使得传统的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异化为“水火关系”“萍水关系”“油水关系”“猫鼠关系”等,就必然会损害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对党造成致命伤害。
五是手要勤,抓发展促民生,真诚服务人民群众。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强调“教育”,更强调“实践”。为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只说不做”“只动嘴不动手”“只有知而无行”“只有理论没有行动”。我们平时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步行动胜过十打纲领”“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遛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此,首先,要善抓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与困难的物质基础。党的领导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的日子,因此,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断打牢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改善与发展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与幸福水平。要下大力气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就业、安全生产、住房、收入分配、文化生活、环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加大改善与发展力度。这既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群众工作的归宿点。同时,要真诚服务百姓,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的力量来源,同样也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做到真诚服务人民群众。既要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又要改善服务方式方法;既要降低行政成本,又要提高办事效率;既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又要承担好相关责任;既要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又要把该放开的放开放活。
(来源:2013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作者:王和平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