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我”的理论诠释
在近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并且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考验”亦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亦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从政党自主性与政党适应性的理论视域来考察,“四个自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基于自主性的适应性”意识,这种“基于自主性的适应性”从深层的理论维度构筑了“四个自我”的重要价值。政党自主性与政党适应性是政党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政党自主性,指的就是政党相对独立于组织内部个别政治力量和组织外部特殊社会群体的性质。没有自主性的政党意味着没有自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而成为从属或依附于某一个别力量或特殊社会群体的工具性组织,由此必然会限制其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和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最终影响其政治生命。政党适应性,指的就是政党组织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和存活能力,其考察的是政党组织的灵活性程度。政党适应性对于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任何政党都不可能总是处于一个固定不变的环境中,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适以不断获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能量。而一旦政党组织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弱化、腐化或丧失,政党就会遭遇衰退甚至灭亡的风险。
“四个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自我”;二是“净化、完善、革新、提高”。“自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党自主性的追求,强调的是自身的价值理念和相对的独立性质。“净化、完善、革新、提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政党适应性的倡导,强调的是因应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灵活调适性。“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四者的具体内涵又是存在分别的:“净化”着重强调的是党的形象的塑造,这种形象的塑造并非简单地回归革命党的传统形象,而是要基于环境的变化不断塑造具有广泛认同性的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形象。“完善”“革新”着重强调的是党的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建构在对环境变化的信息监测和灵活反应的基础之上。其中,“完善”主要指的是因应环境的变化而注重党的存量资源的更为有效的运用和发挥;“革新”主要指的是因应环境的变化而注重党的增量资源的更为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着重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绩效,是“净化”、“完善”、“革新”三者有机整合的结果,综合了党的形象塑造和党的能力提升两方面的内容。
“四个自我”中的“自我”与“净化、完善、革新、提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自我”是基础,脱离“自我”的“净化、完善、革新、提高”,难免使党迷失方向而堕落成为趋炎附势的工具性组织,限制其理性化、常规化和非人格化的发展;“净化、完善、革新、提高”是核心,缺乏“净化、完善、革新、提高”的“自我”,就会使党沦落成为刚愎自用的封闭性组织,限制其从社会中汲取生存和发展的能量和资源。由此而言,“四个自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基于自主性的适应性”意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调“自我”,追求政党的自主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推动和组织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必须朝向理性化、常规化和非人格化的方向发展,不能为党内个别政治力量和党外特殊社会群体所掣肘和牵制,否则就会在从属或依附中迷失方向。“四个自我”中的“自我”,从组织内部的层面来看,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抵制党内抗拒理性化、常规化和非人格化的个别力量的影响,必须抵制超越宪法、法律、制度、纪律的组织和个人的特权现象,扩大其现代化的结构,提升其制度化的水平,防止政党发展的内卷化和非理性的激进强制性变迁。从组织外部的层面来看,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抵制外部特殊社会群体,尤其是伴随着社会转型而出现的新生精英群体的牵制,维护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质。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其广泛的代表性和决策的自主性,才能实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发展,获取普遍的社会支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仅强调“自我”,而且还强调“净化、完善、革新、提高”,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追求政党自主性的基础之上,倡导政党的适应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仅肩负着推动和组织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而且在推动和组织现代化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也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价值体系、治理制度、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不断产生冲击,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调适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改变,适应经济社会环境改变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改进、调整和创新,推动自身从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政党逐渐向更具代表民意与回应民情的政党转变。
(来源:2013年7月1日《学习时报》;作者:唐文玉 上海市委党校)